關係破繭:走過愛情、親情、人際的關卡,綻放生命的新綠

  • 原文書名:
  • 作者:楊晴翔
  • 譯者:
  • 出版日: 2019-12-16
  • 定價: NT$ 320
  • 範例程式:檔案下載
  • 販售通路

內容介紹

與幸福的距離,究竟還有多遠?
當生命遇到難解的習題,
法律往往是避開人生地雷的最適選項。

這是本雙方關係出現分歧後,能獲得最舒適結果的打氣之書。
也是現代人的生活樣貌和必須深思與面對的課題,
越可以健康以對,就越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活出更好的生活。

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和另一半、同儕在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長大,
日子久了,漸漸因為價值觀不同,多有摩擦;
或僅是因為一些瑣碎小事積累,而產生了矛盾。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和同伴、愛人漸行漸遠?
走到「關係不好」這一步?

失去不代表失敗,唯有解開綑綁的羈絆,
才能走過生命中的毎道關卡
親子關係——把時間的維度拉長看,別只求一時的勝負
孩子就像一張飛在天際的風箏,父母兩人就像分別拉著同一張風箏的兩條線,當你握緊手中的那條線的同時,是否也別去剪斷對方手上的一條線?

兩性關係——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不快樂的婚姻才是
兩個人的寂寞,比一個人的孤單要更折磨!愛情寧缺勿濫,婚姻更是如此。當愛走到盡頭,是否有辦法在結束時,儘可能無痛地走完。

人際關係——最可怕的不是拳腳,是有意的排擠與忽視
不論情場或職場,任何團體都宛如「縮小版社會」,大家競爭著「地位」,踩著別人往上爬。身處其中要學會如何自我保護,而非放棄希望。

為你打氣推薦──
尤美女 立法委員
李茂生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林秋芬 社團法人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秘書長/資深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 心曦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鄧學仁 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教授、台灣家事法學會理事長
黃柏嘉 諮商心理師
楊雅晴 作家

【推薦序】 ──(尤美女 立法委員)
陪伴你我走過生命中的每個關卡
推動性別平權運動三十年,我由性別盲覺醒,看見每個悲傷案件背後千百個不平等悲劇的縮影,是父權文化、法律制度對女性朋友、同志族群的壓迫。
所以,我一路推動了性別工作平等法、民法親屬篇修正、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性別平等教育法、同性婚姻法案。期待透過立法以及法案推動過程中與大眾的對話,讓社會逐漸接受平等與權利保障的觀念。
但徒法不足以自行、移風易俗亦非一朝一夕,法律上平等了,不等於現實生活中就萬事太平,從每日社會新聞當中,仍可發現父權與傳統觀念持續在私領域中作用與發酵。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辨識壓迫、化解衝突、實踐平等,除了知識,更需要溫柔與智慧的策略方法。
協助無數婦女走過離婚官司,感觸最深的是:對於夫妻間的紛爭,法律所能解決的終究有限,只是終止雙方在法律上的關係而已。而在婚姻中夫妻因為對彼此期待不同、相處上摩擦所生不甘與失落的情緒,並不會因為離婚而煙消雲散。沒有妥善處理,即使法律關係終止,仍會不斷引發新的衝突與訴訟(例如:不願給付扶養費、不願讓子女與對方會面交往、聲請改定親權等等),持續累積雙方的怨忿與不滿。
要擺脫上述的惡性循環,唯有找到自我、看清楚自己在關係中的定位,重新調整關係經營的重心與目標。這也是為何,擔任家事律師期間,我始終認為需要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出發,培力婦女的主體性,重視溝通與調解,協助婦女長出正確看待關係與調整關係的能力。
本書以親子關係、婚姻關係、人際關係等不同人生階段所面臨的生命關卡為主軸,楊律師將承辦家事事件的豐富經驗、感觸轉化為淺顯易懂、深入人心的故事,犀利地刻畫出父權文化、刻板印象如何影響了人們對婚姻家庭的期待、實踐與衝突。每段生命故事之末輔以法律分析、實務見解、跨學科知識,以及關係經營的撇步與處世哲學,引導讀者思考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閱讀此書,無論是尋求指引還是回味人生,他會是我們的友人、導師、律師,陪伴著我們走過生命中的每個關卡。

──(林秋芬 社團法人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秘書長/資深諮商心理師)
時間會給你答案
在家事紛爭領域工作十多年的我,協助過無數高衝突、離異的父母及孩子,見父母處於關係聚散離合所帶來的失落、憤怒、不甘願等龐雜、自己都理不清的情緒中,這些累積成內在破壞性力量,有時更隱微牽動著父母於婚姻、親權、子女會面的協商。
專業資源如何幫助父母能稍停下來、喘口氣看看自己怎麼了,是需要時間、心理成本的投入,需要各方條件的促成,短時間內讓父母稍微恢復一下能力,低下頭來看看身邊的孩子,也是我們在這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中努力嘗試各種介入。
我們總想如何鬆動固著的父母、期盼父母於必須分離時,能以孩子的利益為考量,很開心楊律師出了第二本著作《關係破繭》,一個個細膩好讀的小故事、加上故事一開始具頗有哲理的金句,最後每個故事都有「關係解憂相談室」,這部分可是含金量高的重重專業法律觀點,且淺顯易讀。
我很榮幸能搶先閱讀,當我閱讀第一個故事時極為驚喜,並迫不及待分享給我的團隊夥伴關於我讀到的故事,這些彷彿在我們工作現場日日上演的家庭劇碼,故事並不是停留在父母衝突的當下,而是把時間拉長,從成年孩子的眼光去看當年父母於司法訴訟期間,父母的決定、孩子的被迫捲入,而後續在孩子生命經驗中,這些平行關係如何再複製他的父母關係、親子關係、自己的伴侶關係。
我佩服楊律師於法律專業之外,竟可以跨界結合屬於我個人專業的心理學理論與分析,讓讀者洞悉關係動力、兒少心理,我想拉長孩子生命的維度去回看的敘事,也許讓爭執中的父母能省思當下的作為。如楊律師所說,父母一方放大與固守保護孩子執念、阻斷雙方溝通的可能、斷了孩子與一方父母的關係維繫,這些衝突下堆疊的訴訟案件,只有不斷撕裂各種關係。
有些孩子感受父母的不幸福,是自己造成的災難;有些孩子需要用自大,來掩蓋那個自責;有些孩子這一生需要耗好大的能量來證明:我是重要的、我是值得的。而這些內在自我脆弱、在關係遇到困境的成年孩子,就常出現在我的婚姻諮詢門診。同樣地,內在的修復需要耗費很多精力,期盼孩子終將能學會對自我慈悲、讓複製停止於這一代。所以,我時常告訴這些高衝突父母,你們的矛盾、不一致、怨恨等,會在孩子身上體現,也許不是現在。
第二篇章談婚姻關係,很適合陷於各種親密關係困境中的伴侶,閱讀者可以在他人的故事中映照自己、找到方法,婚姻關係的經營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了孩子之後,更需要面對個人內在的擾動、關係、需求的變化,需要夫妻能在顛簸中攜手,這本書也有一些簡易指引。第三章談職場、校園霸凌、恐怖情人等各種議題,並結合法律面解析。
佩服楊律師產出這樣具廣度與深度的一本書,我讀完以後,深刻覺得這本書除了是家事法庭的伊索寓言、心靈雞湯,還附了湯杓給閱讀者,具有很高實用價值。不只適合普羅大眾、法院的家事當事人,我更推薦給所有辦理家事的律師、家事調解委員、協助高衝突離異家庭的助人工作者,相信每位閱讀者能從不同的視角,帶走你想要的。

──(鄧學仁 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教授、台灣家事法學會理事長)
成家立業「靠關係」
有聽過這則笑話嗎?
在職場要成功必須具備「三拍原則」:對長官,拍馬屁;對同事,拍胸脯;對部屬,拍桌子。
這中間的關鍵就是對上、對同儕以及對下的人際關係,「三拍原則」雖屬笑話,未必會成功,但人際關係處理好,至少不會到處碰壁。
本書就是探討如何建構良好人際關係之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依據研究顯示,孩子從國三到高三負面情緒的比較,最差的是「父母感情不好,但已離婚」,這種狀況通常我們可以理解,但令我們始料未及的是,「父母感情不好,但已離婚」的子女,居然比「父母感情好,未離婚」的子女負面情緒還低,顯然父母離婚對子女未必有不良的影響,光是這段的敘述,就讓人想閱讀本書。
本書的特色有三:故事性、專業性與實用性。
首先,就故事性而言。本書各篇均以一則故事開頭,故事的鋪陳引人入勝,擺脫說教式或教科書的方式,很容易吸引讀者興趣。例如:「當女兒步入禮堂或生兒育女時,誰要牽著她,走向紅毯的另一端,誰要為在產房的辛勞與淚水共同歡呼,並給予溫暖的擁抱。」讓陷於離婚風暴的父母重新恢復理智,不要因為離婚官司的相互攻擊而傷害子女。而對於母親的消極離間,母親隔著鐵門對小孩說:「想不想去見爸爸你自己跟他說。」如此鮮活的畫面,讓讀者亟欲瞭解故事的後續發展。
就專業性而言,本書指出「母親為阻止父親與子女接觸而提出性侵與保護令的告訴,父親只好選擇建立另一個家庭」「沒有過夜的會面交往,等於沒有會面交往」「興師問罪往往換來防衛與反駁,但不能真正讓我們贏」「婚姻的贏家是讓彼此互相成為對方願意追隨的人,而非贏在口頭上顏面上的勝利」都是人際關係很重要的哲理。甚至針對親子關係之描述,父親對女兒日後建立親密關係的影響,比母親更加深遠,透過父親的建議,更容易與男性伴侶維持關係等,藉由本書專業的說明,可以瞭解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就實用性而言,在每篇故事的最後,都有「關係解憂相談室」的單元,其中提到藉由保護令或是刑事告訴,妨害父親探視子女之問題、離間子女的行為在國外已成為刑法可以處罰的對象、得否強制命令進行DNA親子關係鑑定之問題、境外通姦罪台灣法院是否有審判權之問題、遭受冷暴力得否提起離婚之問題。此外,有關校園與職場之霸凌如何申訴,遭受霸凌者如何主張權利等,本書提醒大家面對問題時如何因應。
本書內容包含成家的婚姻與親子關係,以及立業的職場與性別關係,三篇前後呼應,成為成家立業的最佳指南。成家立業要靠好關係,如何在成家立業的過程中處理好人際關係,是本書要告訴讀者的主要內容,推薦大家一睹為快!

──(黃柏嘉 諮商心理師)
晴翔律師透過溫暖細膩的故事,搭配清晰易懂的法條說明,幫助讀者消除對訴訟的陌生與憂慮;同時也指出一條走出痛苦煎熬關係的捷徑。

──(楊雅晴 作家)
一篇又一篇的生命故事,心碎、真實卻映照出扭轉的希望。若我們能從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就有機會避開人生的地雷。謝謝楊律師用如此細膩的文筆,梳理關係與法律的交疊之處,讓我們能夠回望人性的光輝。

作者介紹

楊晴翔

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Columbia Law School, NYC, LL.M.),曾任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庭、民事庭、家事庭法官、中原大學財法系講師。現為薈盛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及法院家事專業調解委員。
十年法官生涯後,卸下法官袍,成了執業律師,更加貼近當事人個案的心酸愁苦,也藉由理解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的心境跌宕起伏,與執法者心中思路的差距,嘗試解讀司法實務與國民法律感情之間有時出現的鴻溝。

FB粉絲專頁:
家事法官沒告訴你的事》》www.facebook.com/judgeandlawyer


目錄

推薦序
陪伴你我走過生命中的毎道關卡 尤美女
時間會給你答案 林秋芬
成家立業靠關係 鄧學仁

作者序 破繭而出的養分與勇氣

第一部分 親子關係——把時間的維度拉長看,別只求一時的勝負
父親的成全
我是為妳好
十年

第二部分 兩性關係——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不快樂的婚姻才是
實習父母
最後的尊嚴
她的為難
婚姻冷暴力
完整的家?

第三部分 人際關係——最可怕的不是拳腳,是有意的排擠與忽視
替罪羔羊
校園叢林?
職場騷擾
恐怖情人
大人的性平教育

其他資訊

  • 頁數|240 頁
  • 書號|SKNA00060
  • ISBN|978-986-510-038-4
  • 尺寸|14.8x21cm
  • 裝訂|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