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為了更美好的將來,別輕易停下思考的腳步

臺灣大學哲學系兒童哲學研發中心執行長 蔡言函

本書以平易近人卻深刻的敘述方式,帶領讀者進行對於人生的思辨,而這些思辨的過程奠基於作者深厚的學術背景以及其涉獵豐富的理論。書中的重點不在於分析理論,而是為讀者提供更全面也更新穎的角度,看待人人都可能需要思考,甚至是尚未找到答案的問題。本書探討的28個議題都直指人心,若是讀者已經看過各篇章的標題,或許就能感受到強烈的共鳴,那些共鳴不只是源於自身經驗,更是來自這個時代所造就的社會及環境。因此,人人皆在其中,或許有些提問只是你習慣了,而忘記可以主動尋找可能的答案。

第一章是關於人生目的之思辨。首篇就直擊內心:「人一定要追求幸福嗎?幸福是否很難實現?」我想要的幸福是否為真正的幸福?過度自信,或是自我懷疑甚至放棄,這是兩種極端的狀態,但在現今的環境中卻並非特例。我們可以注意到,在面對人生時,真正「頭腦清楚」的人或許才是少數,作者提供了相當明確的思考指引:資源配置最佳化,若能把握其中道理,那麼至少能走在通往幸福人生的方向上。我認為幸福伴隨著自由,而自由離不開經由思考後做出的種種選擇。基於以上觀點,我們能在本書中繼續思索關於愛、興趣與謀生、快樂與金錢、生活方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等議題;並且重新審視內心的想法,在迷惘的時候帶你找尋新的方向,讓人生道路上的選擇獲得堅定支持的力量。

本書的第二章則是關於社會運作。多數人無法徹底地離群索居,在社會中難以僅考慮自身的感受而行事,但並不希望隨波逐流。那麼又該如何在如此複雜且變化極為快速的社會裡,好好生存與生活呢?在這個章節,作者試圖以11個提問,進行對於在未來要生存下去之方法的思辨。其中談及大學與職業的關係、追求戀愛對象的困境、執著於成功的陷阱等等,皆是在面對未來時的多面向提點,包含價值、理性、真相、言論自由、網路以及權力之影響等等議題,無一不是希望通往更理想的人生狀態時,需要停下腳步想一想的課題。

接著,在最後一個章節,我們能夠跟著作者一同思辨:是否可能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若要思考本章所提出的9個問題,除了回到自身,亦須面向世界。許多議題對於社會大眾來說,總會帶著批判的意味,但作者引用了各領域的資料或數據,綜合分析出可能導致各種社會現象的原因,帶領我們看見盲點、探究問題、嘗試找出解方,又或是促使讀者進一步反思。唯有如此,才能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進而讓世界變得更好。正如作者所述:有些問題目前無法給出完美答案,但能提供一種更廣的思路。

《實現人生藍圖的28堂思辨課》一書除了各篇章之探討方式極為流暢且貼近自我與生活外,尚有一特別之處,即書中的「思考工具箱」─它的內容精簡,如同一片思想大海之中的明燈,幫助讀者釐清每個論點的想法;它提供的知識和觀點並非各議題之結論,卻能有效地提示每一位正在思索屬於自己答案的讀者,避免思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盲點。相信讀者無論是先挑選自己有興趣的篇章,或是從頭開始閱讀本書,皆能獲得許多啟發。可能有些你不曾有過的想法,將在成長的途中發揮引導作用,或許有些觀點你不同意,但也無須擔心,因為你已經認真思考過了。而「願意思考」正是在建構自己的人生藍圖時,不可或缺的關鍵。

最後,對於本書作者周詠盛老師完成了此書的撰寫感到萬分喜悅,因為筆者知道有許多學生甚至是成人,都希望有人能傾聽他們心中的苦惱─也是這個世代的疑問。同時,更期待有人可以分享讓他們解惑的方法,而這本書正扮演了這樣的角色。令人感到欣喜且安心的是,當那些曾在兒童哲學課堂中盡情提問的孩子們,慢慢長大成人之後,仍有人願意帶領他們在生命中進行思辨,以邁向更加美好理想的人生。